探秘中国“药谷”追溯创新之源

疾病 来源:中国经济网 2023-03-24 13:59   阅读量:17455   

曾经,一款新药从想法萌生到实现上市,平均需要12年,投入10亿元,但成功率却不到10%……如今,张江药谷正在改变这一效率。“我国每年批准上市的一类新药每3款就有1款源自张江。”一位在药谷工作的研发人员骄傲地说。

创新的突破并非一蹴而就,这一切都源于1992年张江科技园开园。彼时,仅17平方公里的园区点燃了中国创新药的梦想。这里,注定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。

上千家企业在这里筑梦。从初创时的三五人,到如今3000多人,美迪西用20年时间迎来了科创蜕变;从一间实验室起步,到全球四大研发中心落成,君实生物不断用“第一”擦亮中国创新药的“招牌”;从拎包入驻到自建产线,复旦张江扎根于此27年,见证了药谷的青涩年华与燃情岁月……

数百个一类新药在这里诞生。截至2022年11月底,张江科学城共有药物管线品种近800个,一类新药总数500个,占比超过一半,其中近40%是国际国内临床双报,逐步实现了“中国新”与“全球新”的同步。创新研发,分秒必争,据初步估算,近30年来,平均每年有超过17个创新药从张江科学城迸发。

三十年欣欣向荣,张江集聚了1400余家生物医药创新主体,全球医药10强有7家入驻张江;全球医药20强,在张江设立10家开放式创新中心;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,近三分之一将研发布局在张江。探寻产业高地基因密码,张江·中国药谷的醒目招牌令无数医药人心向往之。

引进来,走出去

风起于青蘋之末。1994年,浦东新区交通地名规划方案中,一个有趣的细节透露出不同寻常的信号。方案写道:“张江高科技园区,将根据中外著名科学家及一些高技术名词来命名,如‘祖冲之路’。”

很快,张衡路、蔡伦路、祖冲之路、牛顿路、高斯路、伽利略路……18条以古今中外科学家命名的道路在张江纵横交错。其中,国内外科学家各占一半,以“横中竖外”的分布特点,东西向道路以中国科学家命名,南北向道路以外国科学家命名。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创新之举,在当时备受瞩目,似乎也早早为如今的科学之城,播下梦想的“种子”。

说起上海张江,医药产业当属其最鲜明的标签。沿着蔡伦路前行,一座高耸的大厦迅速映入眼帘。楼宇之上“张江·中国药谷”六个大字,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传递着创新的活力与动能。

“药谷”的概念,引申自“硅谷”。1994年,罗氏制药作为第一家外资企业进驻张江。时任上海市副市长、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赵启正在签约仪式上提出在张江建设“药谷”。赵启正说,当时美国打造旧金山“基因谷”、波士顿128号DNA路、巴尔的摩生物技术城等三大生物医药基地,张江药谷要获得成功,必须要和这些园区有所呼应,将来更要并驾齐驱。

点石成金,“药谷”鹊起。1996年,上海市政府等五方共建张江“上海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”。1997年,中科院药物所“国家新药筛选中心”项目落地张江;1998年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落地;1999年,在“聚焦张江”的政策引领下,上海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宣布“集中力量将张江高科技园区建成申城技术创新的示范基地,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和国家软件产业的创新基地”。进入新世纪,国际生物医药龙头企业蜂拥而至,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东迁张江为标志,张江进入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黄金期。

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11月底,张江生物医药产业规模581.19亿元,其中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385.16亿元,生物医药服务业营收196.03亿元。

“我对张江的第一印象,就是很多国内外医药龙头在这里汇聚。张江药谷是引领中国生物医药创新的一个地方。”恒瑞医药副总经理张连山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,目前恒瑞医药已经在张江设有全球临床研究中心,未来恒瑞医药在张江的布局还将进一步扩大。战略层面上,公司决定将全球创新总部建在张江,目前正在抓紧建设中。

张连山笑言:“我们已经在张江尝到了‘甜头’,无论是吸引人才,还是提高公司知名度,这都是一个不错的投入。”

孵化器,助推器

“你需要什么条件,我们就帮你创造什么条件。”这是1996年张江园区工作人员向王海波等几位医药创业者的承诺。开放的态度和对创新的支持,让王海波果断决定扎根于此,复旦张江就此诞生。

从1996年租赁一层400平方米的实验室,到2000年建设了两幢楼,拥有了第一个光动力药物的临床生产线及员工办公区域,到2007年改造了两条产品的GMP生产线,再到2012年新建3号楼拥有公司自主中试研发车间……王海波等医药创业者用27年的专注与坚守,诉说着对张江这片创新乐土的热爱。

“拎包入驻,享受一站式服务”,是大部分创新创业者对张江的初印象。

对君实生物的研发团队而言,张江药谷在公司发展的不同时期分别扮演着孵化器、助推器的功能。“我们处于初创期时,药谷是一个具有完善服务平台的孵化器。药谷大楼为我们提供了24小时不断电的专业实验室、可租用的实验仪器,园区内步行就可找到各类服务资源,为我们在研发环节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帮助,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,也让我们这些创业者感到十分温暖。”君实生物一位研发人员说。

十年春华秋实,君实生物在药谷实现蝶变。君实生物总经理李宁惊叹,十年时间,君实生物已从员工不足10人,发展成为一家超过3100人、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全产业链制药运营集团,拥有四个研发中心,仅张江地区就有5个实验室,覆盖了从早期研发到工艺开发的各个环节,研发管线数量超过50项,多项创新药物研发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“第一”。

而到了快速发展时期,药谷则变成了一个助推器,推动整个长三角地区上下游产业链联动,不断吸引人才加入。对医药企业而言,资本、人才、技术缺一不可,而在药谷,企业可以更高效地获得这些方面的支持,最大程度上保证药物的研发速度与效率。

美迪西创始人、总经理陈春麟表示:“来张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。”他向记者回忆,2003年张江药谷只有三栋楼,但他预测未来这个地方会得到长足发展,最后决定公司选址在这里。

鼓励创新,引领创新

张江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认为,服务企业机制创新是张江筑巢引凤的关键抓手。记者采访了解到,张江的改革一直是围绕解决企业的迫切需求,从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、解决问题,率先推出“张江事、张江调,张江事、张江办,张江事、张江结”的张江“一站办结”,让每一个创新创业主体在张江都有获得感、归属感、自豪感。

药谷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,也让越来越多的医药人对其心向往之。聚沙成塔,中国医药产业高地拔地而起。

伴随国内外创新药企业集中入驻张江,一批中国乃至全球领先的创新药成果从这里迸发,不断向世界传递着药谷的“名片”。

君实生物研发的国产首个PD-1单抗为肿瘤患者临床用药提供了新选择、复宏汉霖的CAR-T产品引领中国迈入免疫细胞治疗时代、华领医药的多格列艾汀片成为全球首创的糖尿病新药……

一组鲜活的数据更验证了药谷的吸引力:近年来,国内百强药企在张江设立的研发机构占全国1/3,张江培育科创企业上市数量占全国1/5,培育一类新药上市数量占全国1/3,跨境许可引进交易金额占全国45%,越来越多的本土生物医药企业借助药谷东风茁壮成长。

“张江药谷平台不仅为入驻企业提供技术服务、资金、设备等,而且拥有无可比拟的高校资源、高端人才、多样的平台资源及产业优势。”皓元医药创始人、董事长郑保富告诉记者,2006年他与师兄选择创业基地时,考察过多地,最后评估认为,张江拥有生物医药初创企业最肥沃的土壤。

让郑保富感到欣慰的是,“在这里,我们的创新想法可以很快落地,创新成果也可以很快实现产业化”。17年潜心耕耘、开疆拓土,皓元医药已经形成“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+特色原料药和中间体+制剂”一体化服务平台,承载着来自全球6000多家合作伙伴的研发创新项目。

一系列创新硕果的背后是上海敢于改革的担当、张江制度开放的魄力:率先试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、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;建设全国首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,发明专利审查时间从3年缩短到3个月;推动国家药品审评长三角分中心、国家医疗器械审评长三角分中心落地张江,实现新药、器械审评沟通“零距离”;推动全国首个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进境联合监管试点……创新动能加速集聚,张江药谷享誉全球。

更加开放,更加一流

药谷的开放,与其基因密不可分。从罗氏作为第一家外企落户,到美敦力、诺华、辉瑞等跨国药企纷至沓来;从海归科学家纷纷入驻张江创业,到一批国产创新药成果落地,“全球新”持续引领“中国新”,“中国新”逐渐赋能“全球新”。三十年兼容并蓄,国内外药企强强联合,在药谷酝酿新药方,在开放中谋求共赢。

和记黄埔与武田制药子公司达成独家许可协议,在除中国以外的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推进呋喹替尼的开发、商业化和生产;科济药业与罗氏达成临床合作协议,就科济药业全球首个获批IND的人源化Claudin18.2单克隆抗体产品开展联合用药治疗胃癌患者;百济神州则与多家公司达成近20项行业合作,60多个临床前项目正在推进中,且大多具有成为首创新药的潜力……身处药谷,随时随地都可能碰撞出创新的火花。

“很难得有这样一块土地,兼顾了创业的激情和科学的严谨、商业的速度和研发的耐心、激烈的竞争和开放的合作,正是这种兼容并蓄的氛围、在入世与出世之间的平衡,让我们对新药研发满怀信心。”在药谷耕耘20多年,三生国健创始人、董事长娄竞感触颇深。

在娄竞眼中,张江药谷变得更加开放,许多尖端技术和科研成果与国际接轨加速转化。“信息流、资金流、人才流在这里交汇,如今的张江已然发展成一个比肩波士顿、旧金山的国际一流生物医药产业中心。”

药谷蝶变,创新效益如何传递?

张连山直言,张江药谷的未来,需要中国本土的生物医药公司支撑起来,本土创新要成为培育张江沃土、助力药谷蓬勃发展的主要驱动力。

“药谷的企业要在坚持源头创新的基础上,凝聚市场合力,构建适合医药创新的良好生态,助力各类型企业共同成长。”在郑保富看来,张江药谷不仅要在创新上引领,更要打造一个更高效的创新模式。

娄竞则期待,张江在未来继续当好中国生物医药界的桥头堡、试验田、创新源——依托张江科学城的政策和区位优势,吸引更多优质要素资源汇聚于此,推动更多创新药从张江走向世界。

绕着李冰路、蔡伦路、哈雷路漫步,相邻十多米就坐落着一家创新药企业,鳞次栉比的楼宇表面看似沉静,内部却各有千秋。或许无法预测下一个全球创新出自哪家,但可以确信的是,药谷的传奇才刚刚开始……
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