疾病 来源:养生之道网 2022-10-13 13:08 阅读量:18664
艾炷直接灸 将灸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,称为直接灸根据灸后有无烧伤化脓,又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 化脓灸 用黄豆大或枣核大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,局部组织经烫伤后,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,能改善体质,增强机体的抵抗力,从而起到治疗和保健作用目前临床上,常用此法对哮喘,慢性胃肠炎,发育障碍等疾病和体质虚弱者进行施治 操作方法: 1.体位的选择和点穴:因灸治要将艾炷安放在穴位表面,并且施治时间较长,故要特别注意体位的选取,要求体位平正,舒适待体位摆妥后,再在上面正确点穴 2.艾炷的安放和点火:首先按要求制作好所需的艾炷,除单纯采用细艾绒外,也可在艾绒中加入一些芳香性药末,如丁香,肉桂等,有利于热力的渗透然后,在施灸的穴位处涂以少量的葱,蒜汁或凡士林,以增强粘附和刺激作用艾炷放好后,用线香将之点燃每灸完一壮,以纱布蘸冷开水抹净所灸穴位,复按前法再灸,一般可灸7~9壮 3.敷贴药膏:灸治完毕后,应将局部擦拭干净,然后在施灸穴位上敷贴玉红膏,可1~2日换贴一次数天后,灸穴逐渐出现无菌性化脓反应,如脓液多,膏药亦应勤换,约经30~40天,灸疮结痂脱落,局部留有疤痕在灸疮化脓时,局部应注意清洁,避免污染,以免并发其他炎症同时,可多食一些营养较丰富的食物,促使灸疮的正常透发,有利于提高疗效如偶尔发现有灸疮久不愈合者,可采用外科方法予以处理 非化脓灸 近代对灸法的应用,有以达到温烫为主,不致透发成灸疮,称为非化脓灸其方法是,先将施灸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,然后将小艾炷放在穴位上,并将之点燃,不等艾火烧到皮肤,当患者感到灼痛时,即用镊子将艾炷夹去或压灭,更换艾炷再灸,连续灸3~7壮,以局部皮肤出现轻度红晕为度因其不留瘢痕,易为患者接受本法适用于虚寒轻证 艾炷间接灸 又称间隔灸或隔物灸,指在艾炷下垫一衬隔物放在穴位上施灸的方法,称间接灸因其衬隔药物的不同,又可分为多种灸法其火力温和,具有艾灸和垫隔药物的双重作用,患者易于接受,较直接灸法常用,适用于慢性疾病和疮疡等 1.隔姜灸:将新鲜生姜切成约0.5cm厚的薄片,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,上置艾炷, 放在穴位施灸,当患者感到灼痛时,可将姜片稍许上提,使之离开皮肤片刻,旋即放下,再行灸治,反复进行或在姜片下衬一些纸片,放下再灸,直到局部皮肤潮红为止本法简便易行,一般不会引起烫伤,临床应用较广生姜味辛,性微温具有解表,散寒,温中,止呕的作用故此法多用于治疗外感表证和虚寒性疾病,如感冒,咳嗽,风湿痹痛,呕吐,腹痛,泄泻等 2.隔蒜灸:用独头大蒜切成约0.5cm厚的薄片,中间用针穿刺数孔,放在穴位或肿块上,用艾炷灸之,每灸4~5壮,换去蒜片,每穴一次可灸5~7壮因大蒜液对皮肤有刺激性,灸后容易起泡,故应注意防护大蒜味辛,性温有解毒,健胃,杀虫之功本法多用于治疗肺痨,腹中积块及未溃疮疖等 3.隔盐灸:又称神阙灸,本法只适于脐部其方法是:患者仰卧屈膝,以纯白干燥的食盐,填平脐孔,再放上姜片和艾炷施灸如患者脐部凸出,可用湿面条围脐如井口,再填盐于脐中,如上法施灸加施姜片的目的是隔开食盐和艾炷的火源,以免食盐遇火起爆,导致烫伤这种方法对急性腹痛,吐泻,痢疾,四肢厥冷和虚脱等证,具有回阳救逆的作用 |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